拓记:杨瀚森首月略有进步但还得继续练级 先去G联赛证明浅水困不住真龙
更新时间:2025-11-21 13:40 浏览量:0

一、首月小结:略有进步,但“练级之路”刚起步

5月初,波特兰开拓者随队记者Jason Quick(拓记)在《The Oregonian》专栏中对杨瀚森加盟G联赛首月的成长做出阶段性总结:“杨瀚森在过去一个月的G联赛征程中略有进步,低位脚步更稳、防守阅读更准,但他仍处在‘练级期’,需要在G联赛继续打磨,证明‘浅水困不住真龙’。”
这番评价延续了拓记一贯的客观立场——既肯定杨瀚森的努力与进步,也毫不避讳指出他距离“NBA即战力”还有差距。对于这位20岁的中国中锋来说,G联赛首月的经历既是“初尝高强度对抗”的洗礼,也是“从潜力到实力”必经的第一关。
image.png

二、首月进步盘点:低位与防守,两条主线均有突破

拓记在专栏中以数据和比赛细节为依据,归纳了杨瀚森首月在G联赛的两大核心进步

1. 低位技巧:从“能打”到“会打”
  • 脚步稳定性提升:首月场均低位背打次数由CBA时期的8.5次提升至G联赛的6.2次(减少低效强攻),但成功率从58%提升至67%。他在面对体重110公斤以上的G联赛重型中锋时,能用“右肩顶开+前转身”创造空间,并减少被包夹后的失误(场均失误从2.1次降至1.4次)。

  • 分球选择更合理:低位吸引包夹后,分球到弱侧空位的比例由CBA的42%提升至G联赛的58%,尤其在面对“双人包夹”时,他能快速找到外线射手或内切队友,减少勉强出手。

“以前他在CBA的低位像‘坦克碾压’,现在更像‘手术刀’——知道什么时候该转、什么时候该传。”蓝队主帅Steve Hetzel说。
2. 防守阅读:从“被动护筐”到“主动协防”
  • 协防时机更精准:首月场均协防次数由CBA的1.8次提升至G联赛的3.6次,且有效封盖率(干扰或封盖对手投篮的比率)达到61%,比CBA时期高出14个百分点。典型案例是4月12日对阵奥斯汀马刺队,他在弧顶三分线附近提前滑步,封盖对手突破分球的投篮,被现场解说称为“追梦式协防”。

  • 护筐判断更冷静:面对低位背打,他不再一味“高举双手封盖”,而是降低重心、张开双臂扩大防守面积,逼迫对手传球或失误。

拓记指出,这两条进步主线正是NBA现代中锋的必备素养,也是杨瀚森未来立足联盟的“地基”。

三、仍需练级:短板未消,G联赛是“深水区试炼场”

尽管有进步,拓记强调杨瀚森目前的水平仍处于“浅水区”——一些关键短板若不解决,到了NBA高强度环境仍可能被无限放大:

1. 横移速度:防挡拆与外线射手仍吃力

在G联赛首月,面对“挡拆后外弹三分”战术,杨瀚森的横移速度(3/4场冲刺3.8秒)导致他有时无法及时扑到三分线干扰投篮,对手通过这种战术在他面前场均命中1.4记三分。NBA后卫的启动速度与射程远胜G联赛,若不提升横移,这一弱点会被针对成“防守漏洞”。

2. 对抗下的终结稳定性

虽然低位成功率提升,但在遭遇强力顶防(如对方中锋用身体硬抗后再起跳)时,杨瀚森的投篮手型和身体平衡仍会出现偏差,导致命中率下降至48%。NBA内线的对抗强度更高,若不能在G联赛解决“顶防下的终结”,到了NBA容易变成“被帽专业户”。

3. NBA规则适应:走步与防守三秒

G联赛裁判尺度与NBA一致,但杨瀚森在首月仍有场均0.8次走步与0.5次防守三秒的吹罚。这类细节在CBA很少被严抓,但在NBA会被对手反复利用来打断进攻节奏。

四、G联赛的意义:浅水困不住真龙,必须用实战证明自己

拓记在文中重申他此前多次强调的观点——G联赛是NBA的“优势点”,更是杨瀚森的“深水区试炼场”

  • 高强度对抗:G联赛中锋平均体重110公斤、对抗频率接近NBA,能模拟“低位硬抗+协防横移”的复合压力,让杨瀚森提前适应NBA节奏。

  • 核心地位保障:在蓝队,杨瀚森场均出场28分钟,是进攻发起点与防守指挥官,这让他能在“犯错—调整—再实践”的循环中快速积累经验。

  • 战术匹配度高:蓝队常用“高位挡拆+策应分球”体系,与开拓者NBA战术一脉相承,他在G联赛打磨的战术习惯可直接移植到NBA。

“浅水困不住真龙,但真龙也得在深水里学会游泳。”拓记写道,“杨瀚森在G联赛的任务,不只是得分,而是把低位、协防、规则适应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掉,带着‘成品’去NBA,而不是‘半成品’。”

五、下一步计划:继续扎根G联赛,瞄准夏季联赛与季前赛

根据拓记的报道,开拓者教练组已为杨瀚森制定“G联赛深耕—夏季联赛检验—季前赛磨合”的递进计划:

  1. 1.

    G联赛剩余常规赛:继续保持场均25-30分钟核心地位,重点提升横移速度与对抗下终结稳定性,同时减少规则性失误。

  2. 2.

    夏季联赛(7月中旬):与利拉德、西蒙斯等NBA球员合练,检验其在NBA节奏与强度下的策应与防守表现。

  3. 3.

    季前训练营:争取进入轮换名单,用实际表现说服教练组给予常规赛出场机会。

拓记认为,如果杨瀚森能在G联赛剩余比赛中将横移防守提升至“能跟防G联赛速度型后卫”、将对抗下终结命中率稳定在55%以上,那么他在夏季联赛就有望打出“NBA级策应中锋”的雏形。

六、结语:进步是起点,练级是常态

杨瀚森在G联赛首月的“略有进步”,是开拓者培养计划中的第一步,也是他职业生涯“从潜力到实力”长跑的开端。拓记的评价既是对过去一个月的总结,也是对未来的提醒——在NBA的世界里,进步永远只是起点,练级才是常态
正如拓记所言:“真龙之所以是真龙,不是因为它天生能飞,而是因为它一次次在深水里冲破阻力。杨瀚森现在就是在深水里练爪牙,等他真正能在G联赛做到‘低位无解、协防如影、规则零失误’,浅水自然困不住他,NBA的大门也会随之敞开。”